第八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在京举办

发布者:李岩发布时间:2022-11-28浏览次数:387

11月14至19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与校科学研究处承办、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理论研究所担任学术指导的第八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在京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典等高校、图书馆与研究机构的数十名口述历史领域专家学者,以在线的形式就口述历史及相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成果、学术前沿与热点议题展开了讨论交流。

第八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

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是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在持续进行口述历史访谈和资料收集的同时,为推动这一领域学术交流与传播活动而搭建的一个国际性平台,由国际口述历史项目展示、年度纪录影像展映、口述历史国际研习营、口述历史之夜和“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等众多版块组成。本届口述历史周以“承继•创新——口述历史记录与呈现的多元探索”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与学员围绕口述历史在人物采访、情感阐释、档案整理、影像创作、理论研究、发展趋势与实践应用等方面的议题,再次呈现出一场富有家国情怀、学术高度与国际视野的口述历史年度盛会。

 一次口述历史项目成果的集中展示

本届口述历史周中,共有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南京大学、宁波大学、深圳大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重庆南开中学、甘肃省图书馆、首都博物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海南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云南广播电视台、杭州市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北京日本文化中心等机构和个人的100多个口述历史项目以静态展览、视频展示和登台分享等多样化的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及校内展馆同步展出。

这100多个口述历史相关项目的内容涉及党史研究、乡村振兴、工业建设、非遗传承、城市发展、抗战记忆、机构创设等丰富多元的议题,是中外口述历史领域学人的年度实践与研究项目成果集结,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口述历史项目侧影,让曾经宏大而遥远的历史叙事有了生动可感的生命温度。

国际口述历史项目海报展示区

为集中展示口述历史在视听传播,特别是纪录片创作领域的优质成果,14日至16日,年度纪录影像展映环节中,组委会特别甄选了《无尽攀登》《自画像:47公里童话》《演员》三部影片进行连续放映。放映结束后,导演叶俊策,中国首位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登山家夏伯渝与凹凸镜DOC 联合创始人张新伟就《无尽攀登》,导演章梦奇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教授丰瑞就《自画像:47公里童话》,导演潘奕霖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翁佳就《演员》与观众们分别进行了线上交流。

 一次口述历史实践与理论的国际研讨

15至17日的口述历史国际研习营版块邀请了六位国内外业界专家学者,结合今年口述历史周的主题——“承继•创新——口述历史记录与呈现的多元探索”进行授课、训练及答疑。国家一级导演徐蓓从《西南联大》到《九零后》出发,带来口述历史纪录电影创作详解;学者、作家,原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主任熊景明分享了家史书写方面的体会与经验;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赵小建介绍了美国口述历史的发展和趋势;电视节目主持人、记者,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研究员敬一丹从影像、文字与日常中如何捕捉细节三个角度讲授如何做人物访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宇英深刻剖析口述历史与记忆的紧密联系,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历史学教授、澳大利亚口述历史协会主席阿利斯泰尔•汤姆森针对口述历史中的情感阐释这一学术前沿议题,重点分析了喜悦与羞愧之情在口述历史中的呈现。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首席记者张明巍,资料馆藏室主任于音,资料研究专员高海涛与张龙珠在研习营环节组织并参与了口述历史同仁交流活动。

口述历史周八年来的活动都力求平衡理论性与实践性、专业性与大众性的维度。与研习营侧重实操性、实践性指导意义并行不悖的,是19日举办的以理论性与学科性见长的“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作为口述历史周最具理论高度、学术分量与国际视野的环节,该研讨会致力广泛集结国内外口述历史资深研究者和实践者,就口述历史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和热点议题进行研讨,不为达成“共识”,而是希望多角度、多维度呈现行业现状,供关注者详解。受邀评审专家与论文作者一起就口述历史在各学科、各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等问题进行研讨。本次研讨会可谓群星璀璨、高屋建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左玉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定宜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奇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姜萌、杨祥银,南京大学教授周晓虹,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特别节目部主任闫东,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丁俊杰、王宇英、刘书峰,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教授阿利斯泰尔·汤姆森,新加坡国立大学兼任助理教授、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外聘研究员赖素春,大江大海少年影像学院创始人唐建光、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潘志琪、上海师范大学副研究员陶赋雯、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首席记者郭晓明和研究专员胡杨等数十名专家学者就口述历史与纪录影像、口述历史的理论探究与实践应用展开了对话交流,议题涵盖处于学术研究前沿、备受关注的文化转向、女性视角、身份认同、影像史学、灾难叙事等领域,对于下一阶段中国口述历史的深入探索及与世界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次口述历史优秀成果的特别发布

11月18日晚,兼具专业视角与大众参与的“口述历史之夜”同步在腾讯与快手平台举办,数千名与会人士倾听了组委会从100多个口述历史项目中精心遴选的8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优秀成果。当晚的项目发布采用“评议+分享”的方式进行,由口述历史国际周发起人林卉主持,独立纪录片导演顾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祥银担任总评议。

甘肃省图书馆、空藏动漫资料馆、江西鸿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山东艺术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苏州一格映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日本文化中心等口述历史学人与团队分享了文溯阁《四库全书》入甘55年口述史、上海美影人口述史、赣江渔民口述史、胶东乳娘口述史、年轮丛书、新农人口述史、国立一中口述史与中日交流50年口述史项目,内容涉及文化遗产,艺术,渔民与生态环境,战争时期特定的人物群像,脱贫攻坚,学科口述史等丰富而富有活力的议题,显示出口述历史的公众化实践渐成趋势,在当代历史的记录、保存、研究与传播中,口述历史将是标准配置。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全根先,原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余戈,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中心主任朱靖江,宁波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钱茂伟,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周东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薛燕平、传播研究院副研究员龚伟亮作为评议专家对分享项目进行推荐与评议。

“文溯阁《四库全书》入甘55周年口述史”在口述历史之夜分享

作为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的特别版块,“口述历史之夜”为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口述历史项目提供了更具体的展示平台,每年都备受关注,线上线下已有百万人次参与互动。今年的口述历史之夜所发布的8个项目,呈现出中国与国际口述历史领域与时间赛跑,对具有重要历史保存、研究与传播价值的内容进行抢救性采集的历史意识。因为热爱动画而投身上海美影人口述史项目的傅广超表示,极盛时期的上海美影厂在编员工人数是500人左右,现在这些前辈已经有近三分之一都过世了,项目组正对目前健在的老人进行“无差别地毯式”访谈,“对我们来说,只要老前辈们还在,只要我们这个小团伙还在,‘身为动画人’口述史项目就不会有结项的那一天。”由媒体转型做历史编辑的石岩,意识到了分析史学的叙事弊端与口述史料、个人生命史的出版价值,结合《年轮》丛书分享了史料价值的判断标准,“《年轮》不排斥名人,也不排斥大人物,平视一切个体,只要个体的经历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都会成为选题考虑的对象”引起与会专家的共鸣。在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任职的野口裕子,介绍了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推出的口述纪实影像《风月同天 携手共进》的创作过程,展示了中日交流的重要性与和平的可贵。

当晚,这些带着生命温度的口述历史项目,深深打动了“云端”的专家学者与听众。文溯阁《四库全书》入甘后,在甘肃省三代国宝守护人的精心呵护下安然无恙,该口述历史项目采集人刘婷为这些守护人身上的敬业的精神、不计得失的付出、甘于寂寞的坚守、苦中作乐的品质、对文化的热爱、对组织的忠诚深受感动,这种精神也将在项目组成员中“动态传承”下去。从小喝着赣江水长大的习斌法,在赣江渔民口述史项目最困难的时期一度需要靠贷款为生,朋友的一句“这条江几千年以来江养活了无数的渔民,还养不活你们公司这几个人?”让他笃定地坚持下来,最终如愿找到了变现的思路。历史学者余戈在胶东乳娘身上,看到了中国母亲伟大的母性,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悲悯,博大的仁慈,这些人性的光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构成因子”。一群“80后”和“90后”记录80岁、90岁年纪的“国立一中口述史”,见证了抗战时期中国师生面临生死考验,以“人肉”的方式抢救并带走了珍贵的科学仪器与教育资源。55名新农人致富带头的口述故事中,有人为了陪伴患病母亲而放弃工厂合伙人身份,有人身残志坚却努力发展茶产业,有人带动2500多位贫困户脱贫……这些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口述历史内容,生动地弥补了许多此前不为人知的生命细节,从一个个侧面展示出中国可贵的民族精神。

独立纪录片导演顾桃在总结评议中表示,“每一个老人的过世,更像是带走了一座博物馆,因为这个博物馆里包括了书籍,每个人的经历”,因此公众的口述记录有着特别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祥银描述了二十多年来中国口述历史取得的重要成就,将当下口述历史研究的兴盛状态形容为“口述历史的时代”,提醒口述历史学人留意在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的选题当中,要兼顾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视角,不可偏废。杨教授认为做口述历史选题一定要关注国家、社会、当地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当中的重要议题,“口述历史的介入能够更好地达成目标”。本次“口述历史之夜”以及口述历史国际周系统展示的100多个项目,正是口述历史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积极应用的明证。

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活动总发起人、组委会执行主席林卉

2022年是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举办的第八个年头,也是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成立整整十周年。“很多朋友都遗憾自己没有早些开始采集口述历史资料,但都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们希望与更多的口述历史同路人一起与时间赛跑,用个体独一无二的点滴记忆丰富我们的家国记忆,为未来记录过去。”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活动总发起人、组委会执行主席林卉说,“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也将继续为大家搭建交流平台,汇聚大时代中个体亲历的一人、一家、一国的浮沉往事,让记录者被发现、被关注、被铭记,并在时代变局之中传播坚守者们相互点亮的温暖。”


 特约撰稿 黎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