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作为国内最大的记忆采集机构,已持续策划并举办过口述历史主题培训数十场,数以千计的中国口述历史人在国内外口述历史名家和中心资深专家的指导下,了解、开展口述历史工作。
2025年度的口述历史工作坊拟于7月4日至6日举行。有鉴于口述历史行业培训活动愈发普及,为更加全面地呈现口述历史所触及议题,本次工作坊在以往设置课程基础上再次主动创新,将从业者关注但目前涉及较少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及影像时代口述历史从业者亟需掌握的剪辑技术、纪录片创作等技能和影像的疗愈价值认识等纳入课程,补足目前的行业前端与后端缺口,推动中国的口述历史行业培训纬度向更加广阔的视野提升。
本期工作坊由理论教学、经验分享、互动体验、展馆观摩及互动答疑等多个模块构成。特邀同济大学医学心理学家赵旭东,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王继堃,“家庭影像 FamilyLens”创始人、导演、策展人顾雪团队,联合中心多位口述历史专家结合心理疗愈、家庭影像记录等内容进行专题授课,分享口述历史、心理疗愈及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
课程亮点
跨学科融合:将口述历史前沿议题融入课程,填补行业培训缺口。
权威师资团:集结心理学、影像创作及口述历史领域资深专家联合授课。
多元教学法: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等多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前沿交流场:对接行业最新成果,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实践保障链:课后跟踪答疑,访谈素材可存入国内最大口述历史资料库。
职业成长课:聚焦从业者自我照护与创作心理,助力职业可持续发展。
案例深度析:解析经典案例,系统探讨高效访谈策略与跨领域应用技巧。
创新表达课:探索口述历史与影像叙事结合,拓展故事化呈现边界。
家庭影像专训:拆解家庭纪录片创作难点,平衡伦理与艺术表达。
结业证书:考核合格颁发中国传媒大学培训教育结业证书。
特邀授课师资
赵旭东
同济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名誉院长,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席,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中方名誉主席,亚洲家庭治疗研究院主席。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布朗大学访问学者,精神科医生,中国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与咨询专委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D-22-033),上海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二十余年来专注于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教学与督导,以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个案咨询和家庭治疗超过一万小时。发表中英文文章五十余篇,出版《亲密关系中的心理课:三步骤修复情感创伤》《后现代心理治疗——叙事治疗入门》《家庭治疗十六讲》等多本专著,《家庭治疗》《家庭评估》《正常家庭过程》《人类沟通的语用学》等家庭治疗和家庭教育相关的译著。
顾雪
导演、策展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其影像创作长期关注“家庭”主题,致力于探索影像在日常生活中的书写方式。代表作品《家庭会议》《鼓楼之下》《庚子新年》曾入围多个国内外重要电影节,展现了其独特的影像视角与叙事语言。
2022年创立“家庭影像 FamilyLens”项目,专注于发掘与拓展家庭影像的表达边界,推动个体影像书写的实践与传播。该项目现涵盖家庭影像馆、国际展映、教育实践与制作发行四大板块,成为中国家庭影像领域的开创性平台。由其主导的工作坊以“将摄影机指向自己,通过纪录片拍摄与家人建立沟通与对话”作为创作理念,已完成百余部短片作品,持续推动个人与家庭、影像与记忆之间的深度连接。
中心实践专家
郭晓明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首席记者。抗战军人口述史项目、台湾两蒋时期口述历史项目负责人。纪录片《我的抗战》首席采访记者;国家出版基金重点项目、口述历史纪录片《亲历抗战》制片人、总导演。
张明巍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首席记者,曾在央视从事节目编辑、策划工作。已为上百位各界精英人士做过口述历史访谈,近年来专注于民营企业口述史、学术大家口述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高海涛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资料研究专员,《述林》副主编。有十余年编辑经验,曾辅助团队跟进两个口述历史项目(抗战军人、抗美援朝)的采访,负责中心口述历史文本的校对验收工作。
许达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项目部主管,负责中心项目管理工作,对口述史项目计划、执行、监控、风险管理和团队协作等有着丰富经验。协助确保电影人口述史、抗战军人口述史、人民教育家口述史等十余个中心内部及对外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于音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资料馆藏室主任。参与制定中心多个版本的口述史料编目与编辑规范,团队十余个口述历史访谈项目的后续资料整理、保护,以及中心口述历史数据库的开发工作。
课程学术策划
林卉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展)组委会发起人、执行主席,中国社会学会口述与记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21年起执笔中国口述历史系列年度观察报告,近年开设《口述历史研究》《口述历史实践与案例分析》《重温历史:记忆之场与口述访谈》等课程。
张龙珠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培训项目负责人、编目专员,参与策划、统筹口述历史主题培训数十场,参与制订中心多个版本的编目与编辑规范,及十余个口述历史访谈项目的后续资料整理、保护和文字校对工作,《述林》整理校注者之一,“口述历史在中国”策划团队成员。
日程安排
7月4日
午后报到
学术碰撞
中国第一座口述历史主题展馆观摩及特别讲解;与行业资深专家围坐交流。
从记忆到叙事
本课程将立足口述历史,进行人文学科与心理学、医学交叉融合的尝试。通过引入记忆科学、人际互动理论以及知识传播相关前沿研究,结合系统理论、建构主义与叙事疗愈理论,为口述历史实践注入多元学科视角。通过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分析在讲述个体生命故事过程中,口述历史对于人们认知和情感需要的价值,分析其心灵疗愈的作用,以及对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
授课导师拥有深厚的系统式家庭治疗临床经验,兼具临床心理学与医学专业背景。教学过程中,将采用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鼓励学员参与案例讨论与实践分享,共同探索口述历史“从记忆到叙事”的无限可能。
引入心理学方法的访谈策略、技术与伦理
在口述历史访谈实践中,高效且高质量的访谈技术是获取口述资料的关键。本课程以家庭访谈案例为切入点,系统讲授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核心访谈技术。包括如何精准捕捉家庭动力学信息,深入了解家庭系统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情感关系、权力结构、沟通方式及发展变化?如何秉持尊重、保密、共情理解与中立的原则,与受访者建立互信的访谈关系?
同时,学员还将学习如何敏锐分析语料线索,合理构建假设,并将假设转化为直接提问、循环提问、差异化提问、假设性提问等有效访谈策略。此外,课程还将介绍家谱图、家庭雕塑、时间线、家庭格盘等非言语技术在口述访谈中的应用,帮助学员拓展访谈方法,提升访谈质量。
互动环节:口述历史从业者的自我照护
口述历史访谈是一项需要深度投入的工作,访谈者不仅要在认知、情感和意志力方面保持高度专注,还需严格恪守客观、中立原则。在访谈过程中,面对负性信息与复杂人际关系,从业者易陷入伦理困境,产生心理压力与困扰。
本互动环节借鉴医学及临床心理学领域的“自我体验”方法,结合口述历史工作的独特性,引导学员深入探讨如何增强自我觉察、实现个人成长。课程将聚焦原生家庭、核心家庭、亲密关系、职业生涯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帮助学员识别并处理可能引发职业倦怠的潜在问题,助力其在口述历史事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7月6日
口述历史与影像叙事——从素材到故事化呈现
本课程聚焦于如何将口述历史访谈素材发展为具备结构、情感与视觉张力的影像故事。探索在“口述内容”作为一种重要资料之外,成为激发生命体验与历史叙述的入口。
讲授如何对个体访谈中的零散记忆、情绪表达、时间线索等素材进行整合,借助影像语言开展有机重构,实现个体故事向公共叙事的过渡。演示从素材到脚本、从剪辑到呈现的关键步骤,强调创作者在拍摄、制作过程中的情感责任与表达伦理。以及影像与其他媒介(如文本、文献、旧照片、生活物件等)融合使用的方法,以拓展口述历史的表达边界。
家庭影像纪录片的创作与心理连接
本课程深度聚焦家庭影像纪录片创作中“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复杂的情感脉络,以及影像创作所触发的记忆唤起、自我觉察与情感疗愈过程,引导学员重新审视影像的功能边界——不仅作为记录生活的工具,还可以成为情感传递、心灵共振的独特媒介。
课程还将以多个真实创作案例为依托,拆解拍摄过程中直面亲密关系时的情感困境,如怎样打破代际沟通的壁垒,如何化解家庭矛盾中的隐性冲突,如何捕捉平淡日常里的情感温度。同时,深入探讨创作者在亲人与记录者、叙述者等多重身份间的动态转换,解析创作过程中伦理与艺术表达的平衡点,帮助学员掌握镜头语言的运用技巧、叙事节奏的把控方法,进而完成家庭影像纪录片的创作。
学员将围绕一个“一直想拍、但尚未拍”的故事进行书写与分享,回答“我为何要讲述这个故事”的问题。在一个温和且开放的空间中练习倾听他人,也倾听自己,寻找内心深处真正想讲述的核心议题,开启影像创作的内在旅程。
培训对象
对生命故事、记忆传承、影像记录、叙事疗愈等领域感兴趣的口述历史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以及关注并希望了解口述历史的各界人士,如:
1.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机构的新闻记者、编辑人员
2.各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企业报及内部刊物新闻编辑、记者,网站编辑
3.各级档案局(馆)、图书馆、博物馆、地方史志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4.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和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
5.各大自媒体运营者等
报名须知
培训时间:2025年7月4日-6日
培训地点:中国传媒大学24号楼
结业证书
经考核合格,授予中国传媒大学培训教育结业证书。
报名方式
请扫描下方报名二维码,根据要求填写相关信息。
注:手机号为后续进入缴费平台进行缴费的唯一登陆方式,请正确填写。
*报名及交费截止日期:2025年6月30日
*名额有限,有意参与者请尽早报名
收费标准
培训费:3600元/人
咨询电话:010-6578387218500284216
联系人:张老师
*导师名单及课程主题,以最终授课内容为准。